“中华宰相村”——裴柏村的文化密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8-15 10:44:37  来源:山西晚报
核心提示:运城闻喜县裴柏村,称为“中华宰相村”。《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运城闻喜县裴柏村,称为“中华宰相村”。《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如今,裴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但无论来自哪里的裴氏,仔细考证他的谱系源流,都是发源于闻喜县裴柏村,因此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兴,至隋唐盛极,裴氏族人繁衍生息,代有英贤。建立在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上的裴氏家风代代相传,在家族内部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的道德约束力,成为代代相传的接力棒。不仅良好地促进了裴氏家族的健康发展,也成为当地人文精神的内核。


裴柏村——中华宰相村


  “中华宰相村”的文化密码


  中华文明,浩浩荡荡,俯仰之处,皆是遗存。在众多文化遗存中,名人故里显贵府邸是非常重要的现实资本,常看到某地因一位古代名人生长于此,名扬九州,一人火了一方水土,已是天赐造化,而在山西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祖居于此的裴氏家族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续至今2000余年,名人辈出。如此人才井喷的宝地,寰宇神州,别无分号。


  1、59阶台阶寓意59位宰相


  运城闻喜县裴柏村,甚是好找,古时便倚在官驿道旁,往来通畅绝不闭塞,如今大运公路就铺设到了村口,不管来自哪里的贵宾朋友,驱车上了大运公路,从闻喜县城出来,没有沟沟坎坎的颠簸劳顿,二十来分钟顺顺畅畅便能寻到裴柏村。什么时候瞅见村内的赫然题字“宰相村”,方向盘一拐,就进入了盛唐时名满天下的裴家宝地。以“宰相村”为无形的路引,这个气魄绝对大。


裴柏村·59阶台阶


  一进绿树掩映的裴柏村,是个广场,有道数十米长的文化墙,一眼就看见村口墙壁赫然写着斗大3个字“宰相村”,另一边也是大大的5个字:“天下无二裴”,字有1.5米见方,气势非凡,这是由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书写,两排字中间书写着顾炎武的《裴村记》。裴柏村是有亮出这么大阵势的底气的,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告诉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


  村东头的最高处建有裴晋公祠,不是派头十足的府邸模样,而浓浓地体现着古韵和香火传承的味道,公祠建在高处,需经59阶台阶缓步而上,又显拜谒先贤的崇敬。59阶显然是有说法的,59阶台阶,59位宰相也。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上下二千年间,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彪炳史册。”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祠堂门前空荡荡的,紧挨着的大运公路上,车来车往,不时带来阵阵噪音,不断打破祠堂门前的宁静。推开铁栅门,院子里寂静,没有风景名胜区常见的四季花木,对面照壁上刻裴氏先祖像,平静典雅,端庄凝重,让人感到了这里曾有的辉煌。


  2、书写裴家碑文的,从皇帝到文豪


  裴氏宗祠,现为裴晋公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其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现仅存前殿、后殿、状元坊等建筑遗迹。晋公裴度,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国公,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裴氏宗祠是上世纪70年代重建的,1999年再度修缮,今年9月,将进行第三次修缮。


裴柏村·裴晋公祠


  裴柏村在唐以后经历磨难,一由于战乱,二由于族人纷纷外迁,元末明初时,竟连一所家塾亦不能维持。明嘉靖年间,当地政府出资重修了晋公祠,山西御史何赞个人出资购置良田30亩,以供祭祀与办学之用,乾隆年间曲沃裴氏出资重修晋公祠,裴志灏个人捐资为其购置良田60亩,作为办学经费。


  为展现裴氏文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闻喜县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裴氏名人纪念馆、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1994年恢复了中断70年的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许多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


  移步进入裴氏碑廊,这里保存古碑已仅有数十通,但却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公元568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亲书,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


  以碑刻窥裴家鼎盛,即便略见一斑,也可以想象当年裴家在政坛、社会文化领域上显赫地位。从北周到清代,皇帝御笔手书、军机大臣书写,文豪巨匠撰文,绝非朝夕尊崇,而是穿越历朝的大荣耀。厚厚的历史,从不乏红极一时位及人臣的人和事,而绵延千载声誉不毁的世家,扳起指头数,能数出几家?


  3、裴家历史名人,恐怕远超你的想象


  史载,裴氏出自熊氏,于秦同族,赐嬴姓,曾佐周伐纣,有功封城,周僖王时,更“邑”为“衣”,因此为氏。人们常说:“天下无二裴”。其实,裴氏家族并不仅仅是指河东裴氏,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只是因为一是裴氏家族的祖居地在河东,二是在全国各地的裴氏家族之中,河东裴氏出的名人最多,所以通常说裴氏,或者研究裴氏就主要是指河东裴氏。


天下无二裴


  河东裴氏家族的故里在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村子很小,在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柏,而且此村柏林茂盛,故得名裴柏村,裴柏村的东南方是层峦叠翠的中条山,北方有绵绵延延的紫金山,西方有蜿蜒起伏的峨嵋岭,村东是千曲百转的涑水河。汉顺帝刘保永建初年,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晔来到闻喜,看到这里有一处依山傍水的空地,只见此地形:头依紫金山,峰峦突兀,足蹬董泽湖,烟波浩渺,整个地势坐西朝东,前低后高,前宽后窄;鸡公岭、南岭等9个山头呈元宝形,拱卫着两三千亩良田。9座岭上柏树苍天,郁郁葱葱,犹如展翅欲飞的9个凤凰,真乃“九凤朝阳”;而董泽湖又是古董父豢龙之处,是龙的故乡。像这样龙凤呈祥、风云际会的地方,确为千载难逢的风水宝地!于是裴晔将全家搬迁于此。他以裴姓为首,以柏树为名,“裴柏村”由此诞生了。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大学者顾炎武感慨:“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亦略可见矣!”唐开国元勋裴寂,在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高瞻远瞩,顺天顺人,鼎助李渊起兵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唐宰相裴耀卿(681年—743年),致力于整顿漕运,保证了南粮北调的水道畅通,解决了唐王朝延续了几十年的关口粮荒问题,开元年间传为佳话。一代贤相裴度,更是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中,力挽狂澜,功绩卓著。裴度力削藩镇,连相四朝,一身系天下安危数十年,有再造唐室之功。


裴度画像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白蛇传》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说出世后,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说到军事家裴行俭,可能人们一时想不起来,换个他的别名——裴元庆,隋唐第三条好汉,天下无人不知了吧!


  裴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衰落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特别是朱全忠在建立后梁政权过程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马之祸”惨案,裴氏共有114名大小官吏或被杀,或被贬,使这个从裴柏村走出的世族名门遭受到沉重打击。原闻喜县宣传部副部长裴双喜认为,裴氏家族的兴衰,其实是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兴衰紧密捆绑的,唐朝时封建社会的顶峰,裴家也在那时达到顶峰,家族与时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裴家没落,仅仅象征封建社会权力体系的崩塌,而裴家家风承载的那些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人间正能量绝没有丝毫消退。


  4、裴家家风依旧光彩熠熠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裴氏墓冢在裴柏村东5公里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1958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记载着裴氏的荣耀,好在裴氏家族中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容埋没。


  在裴柏村参观了裴氏名人纪念馆。给我们讲解的裴氏后代裴建民告诉记者,全国现在有105万裴氏人,裴柏村有260余位裴氏人,主要是务农。裴柏村如今不止有裴姓,还有其他姓氏人。目前,裴柏村共有1000多口人,其中冯杨两姓加起来500余口,裴姓500余口,冯杨两姓历史上都是裴家的姻亲,还有更多的裴氏后裔分散在世界各地。“裴柏村村民和裴氏后裔以不读书为耻,和当前唯金钱论形成鲜明对比。”裴建民说。在裴柏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


  闻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印群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家庭教育和家风缺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大力提倡家风家教的同时,专家提出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的家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尤其是宋朝之后,家训很多,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除了日常行为举止,家风更重要的作用是对一个家族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进行熏染,家风主要建立在道德核心的基础上。在古代家风中,最基本的道德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裴家家风,不仅记录传统社会的道德核心,对当下亦有巨大借鉴意义。


  裴氏人才井喷史上罕见


  从大运高速行至闻喜礼元镇路段,“中华宰相村”“天下无二裴”的大型宣传语甚为醒目,令人好奇。是怎样的一个村子,敢用这样的标语。


  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世称“宰相村”。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名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者,七品以上官员不计其数,素有一斗芝麻官之称,这些人皆出自裴姓。宰相村名副其实,天下无二裴,也确实独一无二。


  裴柏村成为“宰相村”主要是在唐代,素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大唐289年,裴家有34人入朝为相,32人出任将军,平均每八年左右,裴家就有一人入朝为相,必有一人出则为将,不得不令人瞠目。


  1、唐代裴家的“朋友圈”堪称顶级豪华


  翻开裴氏族谱,进入唐这一时期,那上面写下的一些名字,不乏皇亲贵胄、达官显贵,更令人炫目的是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赫赫盛名的文豪巨匠,皆与裴家或是姻亲,或是好友,用“亮瞎双眼”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毫不夸张。不信你看——


  裴度的妻子韩琼英有个弟弟叫韩愈;

  白居易与裴度曾为邻居又是至交;

  刘禹锡与裴度交往也非一般;

  裴冕有个孙女婿名叫杜牧;

  裴迪有个妹妹,嫁给了王维;

  裴氏有个外甥名叫王勃;

  元稹的原配夫人过世后,娶的女子名叫裴柔之;

  柳宗元有个姐姐嫁给了裴家;

  李白与裴隐是过从甚密的老友;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为怀念远在益州做官的好友裴录事而写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而岐王的王妃是裴茂宗之女。写这首诗的杜甫也是裴家的好友。(以上这几位,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他们的诗文皆耳熟能详。)


  在唐代,裴家不止出了一位王妃。唐中宗的孝敬皇后,为裴家女;唐初,裴寂一女嫁为高祖太子妃,一女嫁给唐赵王为妃。在唐代,裴家与皇族的姻亲关系甚为密切,唐玄宗的女儿中,有12人都嫁入了裴家,仅玄宗一朝,裴家就出了一打驸马。史上,共有21位皇家女子嫁入裴家。


  试问,历史上还有哪个家族能有如此豪华的“朋友圈”“亲戚圈”。假设,裴家若是搞个大Party,来宾中一半王孙贵族,另一半是全国文化界的名流,宴会规格估计仅次于国宴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对裴氏经久兴隆的原因研究时,总结了三条——联姻、世袭、自强不息。


  2、朝中有人源于家风贤达


  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朝里有人好做官。”裴氏并不否认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给裴氏人物显露头角带来了优越条件,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并不只出官僚,裴氏一门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历法学家、法律学家、天文学家、外交家、地图学家、医学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文字音韵学家、佛学家也都彪炳千秋。“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裴氏一门之所以能在唐时达到如此辉煌,还在其子孙之才学。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为:“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一个家族的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裴氏家风早在魏晋便初步形成,历代裴氏后裔皆遵循祖训,身体力行,在裴氏家风传承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魏晋时裴氏便重视教育,好学能文。当时的裴潜为魏尚书令;其子裴秀为晋武帝时左光禄大夫、尚书令;裴秀子裴頠为侍中、尚书左仆射;裴潜弟裴徽为魏冀州刺史;其子裴楷为侍中、中书令;裴楷子裴宪为前赵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三代人都是魏晋时的名臣,此时河东裴氏一跃成为魏晋时的士族高门。


  裴秀8岁就会写文章;裴頠博学稽古,少年时就有名声。御史中丞见到他后说:“裴頠就像一座武器库,五兵纵横,真是一时的杰出人才。”裴楷弱冠知名,尤精《老子》《易经》。


  南朝的裴松之和裴邃一文一武两个家族,裴松之家族以史学名于世,他为《三国志》补注。后以注史、撰史为己任的裴骃、裴子野接踵出现了。裴骃从小在其父裴松之身边长大,耳提面命,在史海中耳濡目染,好学深思。他博览群书,为史学名著《史记》作集解。骃之子裴昭明也不甘示弱,他自小继承了家族的儒史之业,刻苦攻读,知识渊博,能解答礼仪中一些难解的典故。


  南朝的裴邃出身将门之后,他10岁能属文;北魏时的裴骏自幼聪慧异常,人称神驹,弱冠便通晓经史百家之学;河东裴氏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唐朝推行科举制度,裴氏家族顺应历史的发展强化家族教育,以促使自己的子弟能够顺利地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据记载,裴氏一门史上科举中进士者117人,状元及第者5人。裴氏家族中著名的政治家裴秀、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矩、裴世清等皆是德业文章并举之士。


  3、没有豪宅遗存全赖门风清廉


  裴柏村为裴氏发祥之地,裴氏祖庄,裴氏宗祠所在地,且裴氏一门在历史上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裴柏村应该早已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吧。纵然历史的烟尘会堙没曾经的辉煌,但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总还是应该有几座的吧。可惜的是踏进裴柏村,带着历史印痕的除了一株早已被雷劈的伤痕累累的古柏,再就是几通记录着曾经荣耀的石碑,再无更多不可移动的文物可供观瞻,更不必说殿堂楼阁式的古建筑了。


  村中裴氏后人们说,裴柏村不是近年搞建设毁坏了古迹,是自古以来,裴柏村就没有出现过恢弘壮丽的建筑,最豪华的建筑也至多是晋南最传统、最普通的四合院建筑。这与裴氏自古“居家勤俭”的家风有直接关系。


  魏晋时厚葬之风盛行,身为尚书令的裴潜居右丞相,是朝中重臣,在他逝世前,下遗嘱,令薄葬,丧事从俭、从简,墓中只放置一座,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这和当时的厚葬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朝的裴昭明在宋泰始中为太学博士,他曾任始兴郡内史(相当于今陕西安康市;湖北郧县、郧西二县地的地方行政长官),甚贫。齐武帝说:“像他这样做官一身清白,家无住房的人,我不读书,不知古人中谁能与之相比。”他一生清勤,常对人说:“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求,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撒。如若自立,则不如一经。”他本人终身不事产业,以经史典籍传家继世。


  北魏时裴佗早年入仕途,多地为官。他一生清白,不置家产,宅不过三十步,没有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甚为节俭。


  在裴氏家族史上,清廉节俭最为著名者要数裴侠。他任河北郡守时俭约朴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他不以公肥私,并把原来郡守的好处都主动免去了。当时人歌:“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他曾说:清廉是做官本分,节俭是立身基础,我裴氏家族,世为大宗,世代秉承美德,我之所以清廉自守,并非猎取美名,意在修身自重,唯恐辱没祖先啊。西魏时,文帝欣赏裴侠清政爱民的风范,欲给众郡守树立一个榜样。有一次在朝中命裴侠独立一边,然后对众人说,裴侠奉公清廉为天下之最,你们谁能与他相比也可同他站在一起,众郡守都不敢应对。于是都称他为“独立使君”。他曾撰写《贞侯潜传》,即裴潜传,叙述裴氏的清白至公,目的是教育后代以裴潜为典范,宗室中知名的成员人手一份。并定下“凡贪官污吏者,死后禁入祖茔”之严训。


  河东裴氏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其家风的打造和修练也达到了极致。


  唐代河东裴氏家法极其严格。唐僖宗的宰相裴坦为人清廉俭约,恪守家法。他的儿子娶同朝为官的杨收之女,杨家的嫁妆宏丽豪华。他见了十分气愤,命人立即撤去,并严正地指出:“不要乱了我的家法。”在当时嫁妆丰厚,互相攀比的风气中,河东裴氏能保持婚事从简的家风,实属难能可贵。


  裴氏能在历史上成为河东望族,长期兴隆,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家族内部有严格的家风教育。


  “教立于上,俗成于下”。行走在裴柏村,裴晋公祠、凌烟阁,皆是裴氏后人及政府为彰显裴氏文化、供人了解而新修。裴氏家风作为一种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现象,渗透在裴氏族人的举手投足中,教化于裴柏村的风俗习惯中。

 

本文标题: “中华宰相村”——裴柏村的文化密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34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