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假山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6-14 14:49:28
核心提示:  在中国,假山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时,兰池坡,即秦之兰池也,在县(咸阳)东二十五里。初,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里,南北

  在中国,假山最早可追溯至秦始皇时,“兰池坡,即秦之兰池也,在县(咸阳)东二十五里。初,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但秦朝的假山称为“人造真山”也许更合适,它是通过大量劳力,费尽移山填海之力搬过来的山冈,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假山。魏晋时期,假山才逐渐成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中国园林里的瑰宝。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在各个时代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为园林点缀着、装饰着它的每一部分。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因此,假山成为表现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特征之一。


  中国的六大假山


  1、苏州狮子林假山


  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面积约15亩;园内湖石假山出神入化、奇秀幽趣,被世人誉为“假山王国”。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


  2、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环秀山庄因假山得名,园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此山为清代著名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占地仅0.033公顷,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3、上海豫园“玉玲珑”假山


  明嘉靖万历年间,园主潘允端经20余年经营始成。豫园内假山“玉玲珑”为著名的江南三大太湖石名峰之一;被著名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推崇为“豫园之精华,首推大假山,此为江南现存明代黄石山之最。”


  4、扬州个园假山


  扬州个园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两淮盐业商黄至筠的私人园林。个园是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闻名,园林叠石工匠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笋石,叠成表现四季景色的四组假山,被称为四季假山。


  5、南京瞻园假山


  瞻园是著名的假山园,全园面积仅8亩,假山就占3.7亩。瞻园分为南石山、北石山和西石山三组,全部由太湖石堆叠而成,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


  6、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假山


  静心斋中的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其形态不可谓不怪,不可谓不丑。但正是这些“如虬如凤,如鬼如兽,将翔将踊,若行若骤”的太湖石,经过园林艺术家、建筑家的巧妙安排、精心堆叠,却变得“矗如峰峦,列如屏障”,使它们成为园林立体画卷中充满自然情调而倍受喜爱的审美对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水为灵魂,灵动;山为靠山,稳固,山和水相辅相成,才能构成好的风水。山的方位对风水上的影响最为明显,王浩骅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开发商在水系的规划上比较成熟,但是在山的规划上显得比较混乱,很多开发商在庭院造山时,完全凭感觉或单纯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同样的假山,置于在东边或西边,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古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一说,古人认为“前有兆,后有靠,左拥右抱”的风水为好风水。兆是指河流,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玉带缠腰”,而后有靠说的就是,房屋的后面一定要有山,有了靠山,才能基业稳固。而大多数别墅都是门前有庭院,很难做到在别墅的后面造假山。王浩骅指出,购买别墅时,即使庭院在前,也尽量挑选屋后有一定空间的。


  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后有靠”,也一定要将假山放在庭院的东边或者东南角和西南角。放在东方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孩子也会比较听话,而东南角和西南角代表名利,假山在西南角对女主人身体有利,东南角则能助于好名声。


 

本文标题: 古代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假山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0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