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之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2-26 14:10:0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清风
核心提示:农耕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农耕是衣身之源,文明之根。为什么说农耕是衣食之源,这还得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

  俗话说“种瓜得挂,种豆得豆”,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耕劳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人都不太了解它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历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出生于现代的孩子们来说,关于我国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更是不得而知。除此之外,我们对它仅存的记忆也在时间的冲刷中慢慢被冲淡。



  今天小编想要带大家来了解下中国的农耕文化以及它是如何在当代社会的农耕环境下继续发展下去。


  农耕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农耕是衣身之源,文明之根。为什么说农耕是衣食之源,这还得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


  我国古代自新石器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农耕活动的出现,刀耕火种式的农业在原始农耕时期的三个典型代表分别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这种农耕的特征为:当耕种完一块土地后,过一年就要迁徙到另一块土地上进行耕种,以便耕种之后的土地有时间恢复地力,如此反复迁徙,进行农耕。这种农耕方式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述了生产方式的特点,但同时也表明农业活动的落后与无奈。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铁器逐渐从军事兵器运用到农业中,铁犁牛耕成为了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的生产方式,犁均为铁制。其次是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井田制的解体。



  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农耕方式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具的进步以及各种农产品的出现,其产生的农耕文化,为后来我国农耕社会发展抬升至新的台阶。


  当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时,必定会出产生一种新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发展并且节约时间,非常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耕文明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而也决定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其产生的农耕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主要财富。


  农耕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历代炎黄子孙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也为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当时一定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下,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和生产结构相继发展起来,现代社会的农耕经济制度和那时相比基本没变,依旧是人多地少的空间矛盾。在不存在大规模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下,依靠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成了解决矛盾的基本途径。因此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与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继承传统,推诚出新。反观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之路,我们不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一概否定。继承,就是有意识地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继承;创新,就是把继承下来的文化结合当今人们的价值取向,加以发展,最终形成只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家园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中国的农耕文化必定要在世界的画册里大放异彩。

 
标签: 农耕文化

本文标题: 浅谈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之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03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