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安仁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0-25 10:11:20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半夏
核心提示:安仁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

  安仁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保存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有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街;小洋楼(原公益协进社址)、安仁中学(原文彩中学)、钟楼等。


  安仁历史悠久,始于秦,兴于唐,盛于民国。唐武德三年立县,取《太平寰宇记》中“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并沿袭至今,逾千年未曾更名,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民国是安仁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以刘文彩、刘文辉、刘湘为代表的刘氏家族的突然崛起,造就了安仁的盛极一时。当时的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刘文辉、刘湘等为代表的军政要员,形成了独特的四川军阀文化。而同时期,以刘文彩为代表的地主豪绅们广置田产,大兴土木,在此修建了诸多结合中西风格的公馆,造就了安仁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被誉为“川西公馆建筑文化精品”。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27个老公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文彩庄园。这些民国时期修建的建筑群落里,浓缩了清末民初的川西历史,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能够让人亲身体会清末民初川西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和掌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安仁戏院


  安仁不仅有以刘文彩庄园为代表的川西民国风格建筑群,同时,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也坐落在安仁,距刘文彩庄园仅一街之遥。建川博物馆聚落包含有18座现代博物馆,涵盖有抗战系列、红色年代、512汶川大地震和中国民俗系列等四大板块。区别于一般的博物馆的主题,建川博物馆聚落将视野投放在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特定的时期,集中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建川博物馆聚落浓缩了抗战以来数十年的风雨岁月,从中能够直观的了解数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安仁在国内外享受盛誉,先后被世界旅游组织、国家相关部委授予四川旅游“六朵金花”之一、双AAAA级旅游景区(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称号的历史古镇,被海内外专家评价为“了解近代中国人生活的最佳去处”。截止2011年底,安仁拥有保存完好的27座老公馆,18座现代博物馆和16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大小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6件。


安仁中学


  2007年,安仁古镇进入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天府古镇”项目,成为成都打造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28日,成都政府第十七次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投资50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安仁世界级博物馆小镇,将安仁打造成为继大熊猫、金沙遗址、青城山、都江堰之后的成都旅游第五大品牌。中国博物馆学会给予了该项目充分的肯定,于2009年12月27日正式授牌安仁为“中国博物馆小镇”,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以文博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旅游小镇。

 

本文标题: 大邑安仁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85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