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龙门寺,以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18 08:38:02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一念执着
核心提示:说起山西,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宝地。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存元代之前的建筑遗产中,70%以上的都位于山西境内。尤其难得的是,这里的很多寺庙建筑群中,保留着好几个朝代的历史建筑,其中的平顺龙门寺,它就把五代古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说起山西,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宝地。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存元代之前的建筑遗产中,70%以上的都位于山西境内。尤其难得的是,这里的很多古寺庙建筑群中,保留着好几个朝代的历史建筑,其中的平顺龙门寺,它就把多代古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平顺龙门寺,以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


  龙门寺,位于龙门山腰际,此处山峦耸峙,谷内夹石凸起形如龙首,故曰龙门山。周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致别有一番风雅。


  平顺龙门寺始建于北齐,以五代后唐、宋、金、元、明、清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于世,是最早悬山顶实例。寺内现存有五代、宋、金至明清建筑10余座,碑刻、经幢、墓塔、题记共计60余处。尽管龙门寺内现存最早的建筑为五代时期的西配殿,但龙门寺最初的创建年代在现存碑文和方志记载中莫衷一是,分别出现北齐、唐、五代三种说法,以往学界对此虽有关注,但研究尚未深入。


  相传,北齐天保年间,法聪大和尚经五台山云游至此,顿觉此地清静幽雅,灵气飘逸,遂禀呈圣上,传旨建寺。宋太祖赵匡胤,还曾敕赐寺额“龙门山惠日院”。


  龙门寺,也曾名为法华寺,宋太平兴国八年即983年,因大规模建设之后,改名为惠日禅院,在清嘉庆之后,重新改回龙门寺,也叫龙门院。这一带的山高壁峭,谷内夹石凸起,形状就像一个龙头,所以被叫做龙门山,龙门寺也是因山得名。


平顺龙门寺,以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


  行走于寺庙内探寻各朝遗迹,必然要一睹西配殿的真容,这座建于五代后唐的配殿是寺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简洁大气的构造,浸润着晚唐遗风。西配殿屋顶平缓,结构简朴,是我国现存唐至五代时期悬山顶建筑的代表,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殿前尊胜陀罗尼经幢是五代后汉乾祐三年铸造的,上面记刻了西配殿的建造年代,2001年修葺过一次。与西配殿相对的东配殿原为观音殿,是明代的建筑,里面供奉着“华严三圣”和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九脊歇山顶式古建,殿宇虽经明、清时期装饰翻修,但从其开间比例到构件的细部做法,均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左右,是龙门寺中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唯一一座歇山式建筑,殿顶琉璃吻兽是明成化年间烧造的,万历年间大雄宝殿重修过一次,殿内西山墙壁画和东山墙壁画都是在后来维修时所绘。


平顺龙门寺,以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


  接着就是山门(天王殿)了,虽然现在看上去是被后人修复过的,但从柱额、斗拱等部位来看,与天王殿同为金代所建。


  燃灯佛殿,梁架构件多为园木稍作加工后即使用,断面极不规则,这也是长治地区诸多元代建筑普遍做法,所以像这样拥有相对自由建筑风格的燃灯佛殿应该就是元代那会儿的产物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燃灯佛殿是2004年修葺过后的样子,但基本上是保留了原貌。


  比较关注古建筑的学者们认为,明清建筑由于砖石墙体的大量采用,部分墙体具有围护和承重的双重功能,因此,屋顶出檐大为减小,柱子相对变细加高,同时,装饰性构件大为增多。这样看来,除了观音殿、大雄宝殿、天王殿、燃灯佛殿之外的其他的殿宇,像配殿、禅院、僧房之类的,自然而然看得出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了。


  龙门寺,它在空间构成上,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修建规划完整,寺内保管着五代以来的历代建筑样式,组成了名副其实的木构古建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结构特色和建筑工艺水平,寺院的碑刻、壁画、佛像、经幢等历史文明遗产,汇聚成了一部跨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与香客信士。

 

本文标题: 平顺龙门寺,以六朝木构建筑汇集而闻名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75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