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6-05 09:46:57
核心提示: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都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催生的发展途径,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双重内涵的注入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都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催生的发展途径,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双重内涵的注入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二者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别和联系,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特征、产业定位、建设主体和发展目标与要求四个方面;而联系主要表现于两者在时代背景下体系的共同本质,包括建设本质、发展本质与民生本质。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具备生态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乡镇旅游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优秀本土产业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愿景。同时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两种发展方式因地制宜的协同发展是中国乡镇发展与复兴的可行途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小镇想象——远离都市,人情尚未淡,没有堵车、高房价、空气污染的烦恼,生态优美,容易触摸到自然山水;与此同时,又不因远离都市而丧失活力,拥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且经济条件不差,能找到堪比都市的就业岗位。而从2015年开始兴起的特色小镇建设,让这种过去多出现在电影里的小镇场景有了全国铺开的可能。

  特色小镇强调园区、社区和景区的多维打造,其在特色产业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在地文化的挖掘等多个层面的价值,已在全国范围内被重视。特色小镇在走出浙江杭州之后,其模式早已不限于大都市周边,远离都市的乡村地区的探索案例正在不断增多。这种远离都市的特色小镇,有的结合原有乡镇基础进行升级,也有不少是在原来的乡村地区新建。不可避免地,这类特色小镇会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有着非常大的交集。

timg (6)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历程与内涵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20世纪初,先后经历了乡村自治阶段和乡村改造运动,发展最为兴盛时有600余个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参加,建立试验区多达1000多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早期乡村建设思想和理论探索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活力的释放,农村积极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

  进入21世纪后,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乡村建设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同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确定全国创建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乡村,2016年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4年内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

  在中国,美丽乡村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乡村建设活动处于不断地探索与调整中。全国乡村建设阶段与工作重点逐步由农业向乡村人居环境过渡,涉及产业、经济、人才、可持续发展等各个层面。特别是21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提出,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美丽乡村的内涵特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全国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在改变农村社会的内涵,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将当前特色产业引入区块发展中,对区域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与美丽乡村可相互促进。特色小镇不同于“镇”或“区”的传统发展主体,与原有行政边界没有对应的关系,而是以产业自发或有组织的集聚为主要方式构成的空间状态,从而形成相关发展单位共同发展的新主体形式。特色小镇有较为明确的空间规模界定和投资规模要求,是当代经济发展与行政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包涵环保、休闲养生、高端装备制造、时尚等传统行业模式以及信息经济、金融、旅游、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模式。

  此外,特色小镇的建设标准超过通常的城镇化或乡村建设,例如浙江省规定特色小镇均应达到3A级以上景区建设标准,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达到5A级景区标准。特色小镇的特点在于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规划界认为特色小镇是按照绿色、协调、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掘自身优势,定位特色产业,加深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所形成的“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二、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本质联系

  美丽乡村以民生为出发点,在乡村原有的文化与空间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特色小镇以发展为出发点,构筑优势产业集聚区,利用产业的力量激发片区活力。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存在这一定程度的契合性,在当前的发展中均提出需要找准产业定位,以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为主要发展路线,聚合多种功能发展,形成各类功能的有机统一,在当前的实践中,两者规划面积受到控制,建设品质与标准较高;有明确的投资建设主体。

timg (5)
 
  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本质均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打造发展动力强,环境品质优的人居环境。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蓝图,美丽乡村是当前孕育特色小镇和成长的优势地带。从本质来看,新型城镇化、产业多元化、目标双赢化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在当前的主要体现途径。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建设本质

  新型城镇化以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标志,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空间建设方面诉求建设的结果,通过空间改善、基础设施配备与风貌提升将居民的生活层次推往更高的平台。新型城镇化超越传统乡镇规划的模式,从民生角度考虑推动乡镇切实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景观灯手段,达到带动乡镇建设的目的。当前各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讨论也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共同的契机,将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发展思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的隔阂,为推动全国民生事业进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产业多元化推动下的发展本质

  在产城融合思想的主导下,通过优势产业促进片区可持续发展成为城镇与乡村共同谋求的发展之路。作为产城融合的载体,产业多元化成为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进而达到产业、城镇、人之间和谐的发展模式。多元的新兴产业可以推动乡镇建设主体积极谋划项目,高效运用资源,扩大有效投资。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诞生了多元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发展的协同模式。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再创新和升级。

  3.目标双赢化塑造中的民生本质

  在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多元化的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乡镇得以集聚资本、开发与运营。特别是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旅游目标的提出,传统文化、优势资源、生态风光或特色工业等相继成为乡镇旅游的吸引点。以往不同的城乡结构孕育了差异化的城市与乡镇风情,是乡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的源动力,也推动了乡镇的风貌打造与居民主人翁意识的产生。同时,目标双赢的建设思维下,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得以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产业平台与创新载体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乡镇发展方式进一步改革,优势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
 
  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

  从目前的实践和案例看,特色小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嵌入都市型的,地处大都市圈之内,另一种是远离都市的,处在相对偏远的传统乡镇、乡村地区。前者的典型是杭州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它们虽名为小镇,但并未脱离大都市圈,而是借助现代交通和城市相连,紧密地嵌入到大都市板块之内。

  目前,在广州、成都等许多大型城市,其都市圈范围内也都布局着特色小镇。这些小镇是大都市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进行城市化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的产物。高效的交通体系和互联网信息网络等,让城郊也可以摆脱“边缘”的地理限制,很便利地接入大都市的协作体系。

  而在远离大都市的乡镇、乡村地区所建设的特色小镇,则根本无法嵌入到大都市的体系之中,虽然能够不同程度地抓住现代交通、互联网的机遇,但城市里既有的服务配套以及资本、人才等要素,很难向这类小镇自然地溢流。那么,这种纯粹是在乡村空间里特色小镇的建设,其在逻辑上和嵌入大都市型的小镇是不同的: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无法接受来自大都市的辐射,还要自己构建发展动能,主动从外面匹配资源,驱动小镇和周边乡村的联动发展。

  从国家已经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来看,这种远离都市的、生长于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的比例还不小——毕竟全国范围内可以依托凭靠的大都市数量还是有限的,而广阔的西部与乡村地区,其特色小镇的建设所能依托的主要资源禀赋并非来自最近的城市的竞争力,而是来自乡村原有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

timg (4)
 
  过去的乡村是处在一种“城区—建制乡镇—乡村”这样的市镇村体系里,这种体系自然是由行政权力引导的,其中的建制乡镇在产业上对乡村并没有必然的引导整合功能。而越来越多的特色小镇在乡村地区的建设,使传统的市镇村体系被“城区—特色小镇—乡村”的新体系所取代。

  在新的体系当中,特色小镇能够扮演着传统建制镇所不具备或不必然具备的平台价值,包括作为乡村地区匹配外界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特色产业发展、就地城镇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等多个层面的平台,尤其是对周边的乡村有着产业整合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新的阶段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思考一系列新的命题。包括新时期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培育、乡村在地文化的挖掘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乡村治理机制的提升和完善、乡村开放性重塑。但也要看到,乡村问题是整个社会系统问题在乡村地区的投射,其解决需要从社会协作的层面思考,只有乡村内外形成合力,才有可能推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体制,使得城乡之间的市场要素难以按供需实际高效地流通匹配。城市工商资本想要下乡,面对的是难以资本化的乡村资源,有心而无力。想要让城市资本更多的到乡村地区投资,就必然要求农民对于自己的财产有更自由的处置权。

  2016年10月,中办、国办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

  因此,特色小镇势必是整合乡村内外资源的重要平台。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必然要立足于乡村地区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原有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将通过集聚资本、人才、创新创业等要素,成为乡村地区对接外部资源的重要平台。(文章来自网络)
 

本文标题: 当特色小镇遇到美丽乡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