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如何做到“特而强”“聚而合”“新而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31 09:15:23
核心提示:特色小镇不是传统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镇不是传统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创新创业平台。西方的特色小镇大多经历了快速发展、缓慢发展、复兴发展的过程,正处于功能提升的成熟阶段,如瑞士的格拉斯香水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在中国,特色小镇以“产、城、人、文”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形态、区位优势、功能特点上各具特色,充满生机。


  仅以浙江的特色小镇为例,按照区位分类来看,有依托现代都市区的余杭梦想小镇、依托大中型城市的丝绸小镇、依托小城镇的诸暨袜业小镇、依托乡村的江山光谷小镇等;按照产业类型来看,包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历史传统型产业为特色的杭州龙坞茶镇、以旅游养生为“卖点”的巧克力甜蜜小镇等;按照扩展方式来看,有借助新平台实现增量开发的临安云制造小镇、借助原平台实现存量挖潜的杭州西湖云栖小镇等;按照发展主体来看,包括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海盐核电小镇、以市场主导型为主的吴兴美妆小镇等。


特色小镇


  浙江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进程中,政府主要致力于当好“店小二”:一是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内容;二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道路建设等;三是健全土地政策;四是保护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能留住人的环境。企业主要做的是发展产业、引进人才、推进项目以及市场推广、追求效益等。


  坚持差异定位、错位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具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是发展理念更新和集成的“新特区”。就浙江特色小镇而言,大致形成了以下几个发展路径:


  一是高规格规划。例如,特色小镇建设被列入浙江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在全省范围内对特色小镇的优劣进行严格考评。


  二是创新型打造。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强调一镇一特色,坚持差异定位、错位发展的理念,强调以产业为动力,形成产业链。同时,重视产业创新发展,要求以创新带动生产力,增加特色小镇的生命力。


  三是市场化主导。从浙江特色小镇的特点和分布来看,尤为强调因地制宜,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注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努力实现企业自我管理服务、多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市场决定市场的事情,使企业和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有生力量。


特色小镇


  四是针对性引才。不仅依靠高待遇吸引人才,而且全面适应人才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需求,进一步优化硬件环境、政策环境、交往合作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五是注重文化传承。特色小镇之所以在浙江兴起,与浙商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例如,茶叶、丝绸、黄酒等小镇,既是带有浓郁江南印记的传统产业,又传承工匠精髓,融入旅游、体验等多方位元素,进而焕发生机。


  强产业、聚功能、活机制


  特色小镇需要做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机制“新而活”。为此,应进一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比较优势。特色小镇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挖掘产业特色,将资本吸引过来与产业相结合。目前,一些颇有名气的特色小镇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善于变劣势为优势,充分将山水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促进产业升级。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渐进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打造具有生态性、特色性的产业链。以杭州龙坞茶镇为例,一方面向前延伸产业链,加强衍生品研发设计,如研发茶系列菜品、茶点和茶具;另一方面向后延伸产业链,主推体验式旅游,包括采茶、制茶、品茶、茶道传承学习以及打造健身慢行系统和自行车赛道,将茶文化与养生健身产业深度融合。


特色小镇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要通过产城一体化破解城镇房地产化困局。目前取得成功的特色小镇无不有着坚实的产业支撑,吸引了大量非农劳动力就业,为城镇化良性发展奠定基础。要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与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使城镇化真正有利于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以有机更新为理念的文脉传承。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在尊重街道肌理、空间格局、文脉延续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使特色小镇更具辨识度。比如,杭州梦想小镇建立在历史文化古迹旁边,既能给创业的年轻人以历史文化滋养,又能通过特色小镇的集聚效应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标签: 特色小镇

本文标题: 特色小镇如何做到“特而强”“聚而合”“新而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401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3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