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建设 打造“人间新天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17 10:55:19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苏州的传统景区接待量稳中有升、乡村游与旅游新业态齐头并进。据苏州市旅游局测算,8天假期中全市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苏州的传统景区接待量稳中有升、乡村游与旅游新业态齐头并进。据苏州市旅游局测算,8天假期中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87万人次,同比增长5.05%,旅游收入86.91亿元,同比增长10.2%。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不仅是鱼米之乡的时令美食、丰富物产,更有延续千年的古城、古镇、古村等历史文化,以及苏州城乡优美的生态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上,苏州的城市格局、规划建设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得到高度评价,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在新起点上,高水平、高品位地推进苏州的城乡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人间新天堂”。

  让城市更美,让水乡更有韵味,让人民生活更富足。突出城乡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这是苏州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城市管理者对全体苏州人民的庄严承诺。

timg (1)

  城市要更美,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全长16公里的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在2015年底全线贯通。沿着步道,既可以休闲观光,也能进行锻炼。步道还串起了拙政园、盘门等十几处大大小小的景点,徜徉其中,市民和游客可尽享苏式慢生活。

  这条健身步道圈起的14.2平方公里古城是苏州发展的“原核”,是2500多年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和积淀。在这个国庆中秋长假里,古典园林门口、历史街区周边,车水马龙、熙攘人群背后,正是苏州城市之美的独特吸引和感召。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指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至今仍然是苏州古城最具典型特征的城市样貌。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更是苏州独特的城市标签和城市记忆。这些是苏州城市风格品位的灵魂,是培育城市特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让城市更美。城市要更美,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保持不变,而是要坚持理性的系统修复。


  今年8月28日,苏州召开城市总体规划(2040)编制改革暨“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城市双修”试点范围为苏州市区,在今后的2年内,苏州将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打造“青山清水新天堂”、凸显“江南水乡”山水人文特色,改善人居环境,让百姓生活更惬意。

  目的就是以开展“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坚持活态保护古城、科学规划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

  姑苏之美,在于精致。城市要更美,需要精心打造城市特色,用心琢磨城市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贝聿铭先生为家乡精心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既体现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又结合了现代创意,是公共建筑的样本,成为众多来苏游客的目的地之一。这样的样本参照启迪我们,要善于运用建筑来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注重延续城市肌理和独特韵味。

  城市要更美,还要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的变革。城市治理与服务是一门精细活,只有回归城市日常生活,精心管理、细致服务,城市才会更显温度,更有吸引力。以吴中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大联动”等基层创新为特色,苏州正着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城市治理与服务智能化、标准化,特别是加快正在探索的“城市大脑”建设,让数据支撑决策,使城市变得更智慧,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理方式新变革。

  鱼米之乡,一幅“人间新天堂”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文/姑苏晚报)
 

本文标题: 推进城乡建设 打造“人间新天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1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