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类
排序 日期
 
  • 再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再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但是,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农耕文明缺少应有关注,既有的研究也多注重其原始性、落后性、保守性等等,未能深入发掘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2-05-04 09:14  关注量:17263
  • 古代农耕社会如何应对灾荒?
    古代农耕社会如何应对灾荒?
    • 灾荒是人类社会建构完成之后就必然会面对的一种能够对社会及文明造成重大伤害的威胁。因此,无论社会以何种形式进行建构,防灾抗灾的机制都会成为其整个社会机制的一部分。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1-07-05 10:32  关注量:26477
  • 深挖中华农耕思想的时代价值
    深挖中华农耕思想的时代价值
    • 中华文明以农而立其根基,因农而成其久远。在农耕文明的演进历程中,耕读相协的文化孕育了众多农学家,他们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汲取先民智慧,传承行知思想,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农家类书。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1-05-22 13:24  关注量:24629
  •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
    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土壤中发展的耕读文化
    • 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1-05-02 09:04  关注量:17425
  • 农耕文明——乡村文化的核心所在
    农耕文明——乡村文化的核心所在
    • 农耕是什么,观象,授时,种地。什么意思呢,种地需要懂得种地的时间,要想知道时间就得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转,这就是观察天象,观象;只有知道了日月星辰的运转,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种,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藏,这就叫授以时间,授时。农耕文明就是指…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1-01-25 13:53  关注量:2219
  • 浅谈农耕文明的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
    浅谈农耕文明的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
    • 农耕文明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神农文化深植于农业社会,与农耕文明的农本思想一脉相承。神农文化是一张农耕文明发展的晴雨表,农耕文明的发展阶段,可从神农传说文化中得到反映,二者在某种条件下依存共生。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12-05 11:53  关注量:1218
  • 三峡“泥仓子”: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三峡“泥仓子”: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 枝江地处江汉平原西缘,农耕历史悠久,境内有着距今4000至6000年的关庙山遗址。“泥仓子”是一种劳动田祭遗风,在枝江沿袭了近千年,已被列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0-11-02 11:30  关注量:678
  • 浅谈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之路
    浅谈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之路
    • 农耕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农耕是衣身之源,文明之根。为什么说农耕是衣食之源,这还得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2-26 14:10  关注量:3952
  • 齐鲁农耕文明的“农本”思想与“恒产”理论
    齐鲁农耕文明的“农本”思想与“恒产”理论
    • 齐鲁农耕文明是我国传统“农本”思想的重要来源。“农本”思想主要有两个侧面。一是强调农业乃民众的安身立命之本,即“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管子·国蓄》)、“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管子·禁藏》)、“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墨子…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2-03 15:14  关注量:838
  • 细说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及文化的关系
    细说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及文化的关系
    •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二十四节气”的入遗,标志着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得到了国际认同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知,它不仅丰富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而且使中国非物质文化大大融入了世界文化的范畴,也拓宽…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1-26 13:45  关注量:13957
  • 不可看轻的农耕文明,一直影响着我们
    不可看轻的农耕文明,一直影响着我们
    • 中国古代历法有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夏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其中夏历影响最为深远,夏历创建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朝。在西汉时期,夏历经过修订,于西汉太初元年改历,这就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农历。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11-06 14:27  关注量:852
  • 中国农耕文明,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农耕文明,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
    • 中国古代历法有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夏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其中夏历影响最为深远,夏历创建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朝。在西汉时期,夏历经过修订,于西汉太初元年改历,这就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农历。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9-15 11:21  关注量:3397
  • 六盘山:周祖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六盘山:周祖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 六盘山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在古代与甘肃庆阳、平凉、天水以及陕西宝鸡等重镇名城,在文化方面和军事方面有着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关系。古人在形容其地势时说:“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9-10 10:32  关注量:850
  • 论农耕时期的户籍制度
    论农耕时期的户籍制度
    • 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制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商代人将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登人”。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9-06 10:44  关注量:629
  • 三杨庄遗址和它诉说的汉代农耕史
    三杨庄遗址和它诉说的汉代农耕史
    •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多为黄沙覆盖,发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陶片。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代考古中的一次历史性发现。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9-03 09:36  关注量:947
  • 一段侗族农耕文明的乡愁记忆
    一段侗族农耕文明的乡愁记忆
    • 近年来,或许是工作的关系,不断地接触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的项目。一次美食品鉴会上,第一次认真地试吃了一款来自东北的大米,像品酒一样,调动了舌尖上各种细胞,试图判断大米的优劣。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16 10:38  关注量:685
  • 论中国农耕文明中耕牛的重要性
    论中国农耕文明中耕牛的重要性
    • 几乎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古代耕地是大部分是耕牛完成的,哪怕是现如今依然有部分偏僻的地方用牛在耕作。在我国漫长的农耕时代,牛为农业粮食生产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牛的耕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炎黄子孙,成为人们的衣食父母,被人们奉为衣食的命根子,…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14 15:21  关注量:1775
  • 农耕文明中不得不提到的二十四节气
    论农耕文明中不得不提到的二十四节气
    • 在中国的农村有个“神奇”的现象,很多斗大字不识的农民伯伯却能识得48个字。而这8个自古一直流传下来的文字,表达了农时、季节、风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整个民族精神纽带的一部分。没错,它们就是农耕文明不得不提到的二十四节气。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13 10:43  关注量:1366
  • 苏密沟农耕文明与历史
    苏密沟农耕文明与历史
    • 曾经陈俊宏在《人民日报》上对《回望农耕》一书的序言评述,其主旨大概是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农耕文明占据了很长的历史时段,它熠熠生辉于世界文明史。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12 10:21  关注量:793
  • 浅谈农耕文明与东方思维
    浅谈农耕文明与东方思维
    •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而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思维取决于本身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从辞源上看,早在《周易》里,中国古人就有“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文化属性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最底层的…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9-08-06 15:19  关注量:1863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7条/2页 
 
最新文章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